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方法

治疗弥漫性间皮瘤的方法虽然众多,但至今尚未发现非常有效的手段。针对每一位患者,因医疗条件及个人状况的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存在极大的差异。经过一定的治疗后,国内外有少数患者生存时间长达5年,甚至最长可达22年。对于这种情况,许多人认为可能与肿瘤的分期有关。根据Butchart的划分,恶性胸膜间皮瘤共分为四期。

在临床表现上,Ⅰ期上皮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患者可以拥有较长的生存期。针对这一阶段的病情,医生可能会选择进行胸膜剥离切除术或组织整体切除术,如胸膜肺切除术、胸膜胸壁切除术等。对于Ⅱ、Ⅲ和Ⅳ期患者,无论接受何种治疗,其生存曲线大致相同,平均生存时间约为18个月,仅有10%的患者能够存活三年。

目前的治疗趋势是结合手术、化疗、放疗和支持治疗,试图减小肿瘤体积,以便进行组织间放疗或外部放疗。放疗后,再辅以化疗,以控制胸腔积液的再生速度,减轻胸痛症状。

针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姑息治疗,由于患者的胸腔积液在穿刺吸出后很快就会再次出现,因此医生可能会选择向胸膜腔内注入化学物质以导致胸膜粘连,从而控制胸腔积液。若胸膜固定术失败或需要诊断性开胸,应考虑进行胸膜剥离。

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过程中,无需对皮下沉积物进行治疗,因为它们很少引起症状。接受治疗的患者,这些皮下结节可以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

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胸痛是最难处理的症状,特别是在晚期,疼痛可能非常严重并持续整天,对放疗无反应。为此,应给予足够的镇静止痛剂,包括制剂,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帮助他们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

至于外科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包括壁/脏层胸膜切除术和胸膜全肺切除术。这些手术被认为是肿瘤多联治疗中的减瘤方法。通过完成肿瘤减灭术,最大限度地发挥辅助放疗和化疗的局部作用。其中,扩张性胸膜肺切除术是一种根治性切除手术,包括胸壁、全肺、膈肌、纵隔和心包的切除。这种手术仅适用于Ⅰ期上皮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例。其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广泛出血,因此止血工作需仔细彻底。手术还涉及到纵隔胸膜、乳内动脉和静脉、以及心包等的切除。根据肿瘤侵入的部位及其扩展范围,决定先切除肺部或膈肌。该手术的死亡率较高,故不建议广泛应用。另一种手术方法胸膜切除术不是根治性的,因为肿瘤经常累及下面的肺组织。这种手术虽然不能完全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但似乎可以控制胸腔积液并减轻胸痛症状。对于疑似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例,在计划进行诊断性胸膜切除术时可以考虑同时进行胸膜切除术。这是一种姑息性手术,目的是切除部分脏层和壁层胸膜以防止胸腔积液复发并缓解胸痛症状。

尽管以上治疗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并且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但对于每一位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与医生充分沟通、共同决策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也至关重要。五大挑战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斗争

在医学领域,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仍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本文将围绕这一疾病的手术、化疗、放疗、生物免疫基因治疗等四大治疗方法和预后展开阐述。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的一部分,但存在诸多缺点。若胸膜腔完全消失,某些手术方法难以施展。即使成功,也受限于术后胸部放疗剂量,且局部复发速度快。特别是在叶裂部位,细胞减灭术的操作难度极大。与全胸膜切除术相比,壁/脏层胸膜切除术的细胞减灭量有限。

二、化疗方案:

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化疗,δ环剂被视为首选,而顺铂、丝裂霉素等也常被使用。近年来,阿霉素化疗方案虽有一定效果,但仅有20%的患者受益。为避免阿霉素可能引发的心脏并发症,现在的辅助化疗方案更倾向于使用卡铂和紫杉醇。术后约4-6周开始化疗,持续4-6周。

三、放射治疗:

放疗是另一种治疗手段。扩大性体外放疗虽可缓解某些患者的胸痛和控制胸液,但对疾病本身疗效有限。当体外辐射达到40Gy以上时,有一定姑息疗效。但几乎所有患者最终仍因复发或转移而面临生命威胁。腔内放疗对部分病例有效,特别是使用放射性黄金等核素,但早期发现病例的难度较大。

四、生物免疫基因治疗:

这一领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胸膜腔内γ-干扰素注射已应用于临床研究,并显示出一定效果。光动力学治疗和基因治疗的应用也逐步展开。基因治疗中的DNA酶基因疗法在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中表现出良好前景。临床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五、预后分析:

从手术到第一次复发的平均时间约为19个月(范围5-51个月)。多数复发发生在同侧胸腔,远处转移较为罕见。即使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仍然不高。这提示我们,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仍需不断探索和创新。未来,我们需要更加综合的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上一篇:盘状红斑狼疮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