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外伤的治疗方法
损伤急诊治疗及其细节考量
损伤是一种紧急情况,主要表现为腹腔出血、急性源性腹膜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必须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积极扩大血容量,并适当输入白蛋白以减少渗出。损伤治疗困难,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以下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原则:
1. 损伤伴随周围大血管损伤时极为危险。剖腹探查后,应迅速检查并治疗这些损伤的大血管。对于出血的组织,止血或缝合需谨慎,尤其是深层缝合,以避免损伤大胰管。
2. 准确估计损伤的程度、范围和胰管是否断裂至关重要。
3. 切除损伤部位时,应尽量减少对内外分泌功能的影响。
4. 激活胰酶,防止胰液溢出,并正确应用内外引流,以预防胰瘘、囊肿等并发症。
关于不同类型的创伤的急诊治疗:
1. 挫伤可分为包膜完整性和包膜损伤两大类。对于包膜破裂的挫伤,可采用引流和双套管引流。如果引流管没有胰液渗出,可在几天后拔管。即使只有少量胰液流出,也不应拔管。同时为了减少胆汁流入胰管,还可增加胆管造瘘。对于完整的损伤,不引流是不合适的。
2. 断裂的治疗中,胰尾断裂通常通过远端切除、近端残余表面缝合来处理。颈部和体部的断裂如果胰管吻合不合适,容易引发胰瘘、狭窄等并发症,因此建议采用远端切除术。这种手术不仅可以减少胰瘘的发生,而且不会导致内分泌不足。
3. 胰头部损伤处理较为困难。如果只是挫裂伤,可以与空肠吻合;如果已断裂,应闭合十二指肠侧断裂,并将远段残面与空肠吻合,以保留功能。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正确的手术切口选择也至关重要。较深,是横行的长条状,手术切口不当会给手术检查带来极大的不便。应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以充分暴露,完成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损伤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手术处理需要极高的精准度和经验。在急诊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各种治疗方法,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胰头合并伤及其治疗并发症
胰头损伤常见于与十二指肠破裂合并,也可能与下腔静脉、门静脉和肠系膜上血管损伤同时发生。胰头和十二指肠损伤的死亡率极高,其中大血管损伤往往导致立即死亡。
对于胰头挫伤和十二指肠破裂,可采取多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包括胃窦切除术、端胃空肠吻合术、十二指肠造瘘术等。在手术过程中,为了防止回流,胃空肠吻合距离损伤的十二指肠应不少于60cm。也有观点认为只需对损伤处进行修补,并配合空肠造瘘及深静脉高价营养(TPN)即可。
胰头损伤常伴随胆道损伤,特别是靠近十二指肠的胰管损伤。在手术过程中应进行胆道造影,以全面了解胆管情况。胰头和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破坏性手术,通常只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如胰头严重损伤、十二指肠难以修复等情况。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关于残留的处理,有不同的手术方法。有些医生认为不需要将断端与空肠一致,只需进行传统的Whipple手术。而另一些医生则认为,在患者严重创伤时,只有胰管结扎而不是胰管空肠,手术更简单,患者更易于接受。
除了手术处理,损伤还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大出血、脓肿和胰瘘。大出血主要是因为损伤后,胰液溢出不能及时排出,导致胰酶消化腐蚀周围大血管。对于这种情况,加强引流使周围处于“干”的环境是防止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脓肿是挫伤的后果,预防方法同样是加强有效的排水,并将坏死组织引入体外。而对于胰瘘,治疗方法可分为局部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主要是加强排水,全身治疗则包括补充水、电解质和各种营养物质,通过体液减少胰液分泌。
TPN(全胃肠道外营养)为外瘘患者提供禁食所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维持体内平衡。近年来,生长抑制素八肽(Sandostatin)也被广泛应用于损伤的治疗。它是一种具有多种抑制功能的肽激素,能够显著减少外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直接或间抑制外分泌。研究发现,细胞膜表面有生长抑制素受体,与生长抑制素有很强的亲和力,直接结合可抑制细胞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从而减少外分泌。生长抑制素是一种强大的生物活性物质,它能够有效地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进而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抑制神经的外分泌活动。这种神奇的物质在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胰酶反馈机制是另一种应对疾病的有效手段。口服胰酶治疗胰外瘘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Garcia等人使用胰酶合剂后,观察到胰液量和胰蛋白酶浓度迅速下降,治疗后的1至12天内,胰液停止流出,瘘道也开始愈合。这一成果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于外瘘的治疗,除了上述的胰酶反馈外,TPN营养支持、生长抑制素的运用以及局部加强排水等措施均可促进瘘管愈合。当面临持久的瘘管时,通过造影检查发现瘘管来源于管,且近端存在明显的狭窄或不光滑。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通常会采取3至4个月的姑息治疗,待周围水肿和炎症消退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方案会有所不同。有时需要通过手术来修复狭窄的瘘管,有时则需要重建的结构和功能。无论采取何种方案,医生都会尽全力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生长抑制素、胰酶反馈以及综合治疗手段的应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在面对疾病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相信科学的力量,共同战胜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