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如何预防
预防风湿性心脏病:从有效控制甲链咽炎感染开始
风湿性心脏病,一个令人担忧的健康隐患,其源头或许就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感染甲链咽炎中。如果我们能有效控制这一感染,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这两大疾病便不会找上门来。那么,如何预防呢?下面我们来深入探讨。
预防风湿性心脏病的首要措施是一级预防,即预防风湿热的初始发作。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甲链性扁桃体炎。在疾病初期,我们应密切注意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如发热、咽痛、头痛、腹痛等,这些都是甲链生长的可能信号。一旦确定感染,应立即开始抗生素治疗。
青霉素是首选药物。这是因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株对青霉素高度敏感,且经过数十年的使用,青霉素对该细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依然稳定。更重要的是,青霉素相对其他抗生素,具有抗菌谱窄、不抑制正常菌群、避免二次感染等优点,副作用也相对较少。对于无法完成口服青霉素治疗的患者,苯星青霉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接下来是二级预防,也就是预防风湿热复发。这一阶段需要持续抗生素治疗,以防止风湿热再次发作。预防期的时间长度要根据患者的复发风险来确定。对于经常上呼吸道感染、生活在拥挤环境、医疗条件差以及有多次发作史的患者,复发风险较高,预防用药时间应相应延长。而那些患有风湿性心脏炎的患者,因其复发心脏炎的风险较高,应接受长期甚至终身的抗生素预防。
在预防方案中,肌肉注射苯星青霉素G是一个常用方案。对于RF高发地区的高危患者,建议每三周就进行一次肌肉注射。
预防风湿性心脏病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甲链咽炎的感染。通过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结合,我们可以大大降低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复发风险都不尽相同,在预防过程中,应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适的预防方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积极预防,远离风湿性心脏病的困扰。因为,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针对RF复发风险较低的患者,例如青春期末或青春期以及至少五年内无风湿热复发的患者,口服抗生素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下是推荐的剂量和药物:
磺胺啶:对于体重超过27公斤的患者,每日剂量为1.0g,一次服用;体重在27公斤及以下的患者,每日剂量为0.5g。虽然副作用轻微且罕见,但偶尔会导致白细胞减少。每两周需要进行一次血细胞计数检查。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晚期患者禁止使用该药物,因为磺胺嘧啶能通过胎盘屏障与胎儿体内的胆红素竞争。
青霉素V:每日剂量为500mg,分两次服用。过敏反应与肌肉注射青霉素相同,因此在使用前需要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
红霉素:每日剂量为500mg,分两次服用。对于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红霉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一些中药如金银花、黄连、黄芩、黄柏、蒲公英、板蓝根、穿心莲等以及中成药如银黄片、银翘片、抗炎灵片、银黄针等,对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报告,虽然约95.7%的国家RF或RHD患者进行二级预防治疗,但只有约63%的患者完成了二级预防计划。如果不进行预防,风湿热的复发率高达每年6%。对于预防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人工瓣膜并发症的患者来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尤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并及时治疗口腔感染;即使在微小的手术前后,也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这些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风湿热复发风险,保护患者免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