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血压是怎么引起的
一、高血压的源头
高血压,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其实背后隐藏着多种病因。儿童高血压的情况尤其复杂,大部分(超过八成)属于继发性高血压。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呢?简单来说,原发性高血压就像是我们的身体里出现了一些难以明确的原因导致血压升高,而继发性高血压则是身体其他健康问题引起的血压升高现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两种高血压的病因。
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儿童高血压中,继发性高血压占据多数。这种高血压更像是其他疾病的“副产品”。在婴儿和儿童中尤为常见,可能是急性的,也可能是慢性的。新生儿阶段的高血压与脐动脉导管和肾动脉栓塞有关。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高血压则可能与肾病、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有关。例如,肾病中的肾实质性病变、肾血管疾病等都会引发高血压。中毒和某些药物如铅、汞中毒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当排除了所有可能的继发性原因后,我们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这种高血压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遗传、性格、饮食和肥胖等多方面因素。
遗传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的研究数据显示,高血压的遗传程度高达六到八成。随着年龄的增长,遗传的影响愈发明显。性格类型也与心血管疾病有关,例如具有A型性格的青少年(性格急躁、时间紧迫感强烈、易发怒)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饮食方面,高钠饮食是升压的一大因素,而多吃鱼则有助于降低血压。肥胖也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肥胖者的脂肪组织积累增加了毛细血管床,导致循环血量和心脏输出增加,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可能导致高血压和心脏肥大。
了解这些病因后,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更应注重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儿童,及时就医、遵循医嘱、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是治疗的关键。儿童的血压与体重、身高和体重指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特别是体重的影响最为显著。经过对北京市长达八年的跟踪调查,涉及1164名正常儿童,发现肥胖儿童连续两年的高血压检出率是非肥胖儿童的五倍之多。在针对6岁以下儿童的465名儿童的研究中,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血压水平也随之上升,高血压的检出率达到了惊人的14.7%。与此同龄的非肥胖对照组的检出率仅为4%,差距悬殊。
美国的另一项针对7至18岁学生的调查也证实了体重指数与儿童血压之间的紧密联系。那些体重指数持续在第90百分位以上的孩子,成年后患高血压的风险比体重指数在第50百分位的儿童高出9到10倍。显然,肥胖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因素。
运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针对儿童运动员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增加心脏输出,减慢心率,消耗多余热量,有效控制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的形成和发展。这些因素包括肥胖、高脂血症以及低心血管适应性等。通过体育锻炼,为孩子们在成年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对血压产生影响。例如种族间的患病率就有所不同,美国黑人的患病率高于白人。长期的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睡眠不足以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身体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引发血压升高。
正常血压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心脏排出和外周阻力等多个因素。心脏排出受到细胞外液容量、心率、心肌收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外周阻力则受到交感神经系统、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等多种因素的调控。身体还有自身的调节机制来保持血压的稳定。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与上述因素的变化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性格、肥胖、饮食等因素有关,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