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肾病的常规方法
治疗低白蛋白血症的综合策略
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而言,低白蛋白血症是一大困扰。在探讨其治疗方法时,我们需深入了解患者的饮食、药物治疗以及潜在的副作用。
饮食疗法:
肾病综合征患者面临负氮平衡的挑战,摄入高蛋白饮食似乎是一个解决方案。高蛋白摄入会导致尿蛋白增加,加重肾小球损伤,而血浆白蛋白水平并未得到提升。建议每天摄入的蛋白质质量为1g/kg,并额外补充尿液中丢失的蛋白质,每次再摄入1g非蛋白热卡138kJ(33kcal)。这些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牛奶、鸡蛋和鱼肉等。
静脉滴注白蛋白的利弊:
静脉滴注白蛋白是一个迅速提升白蛋白水平的方法,但其在两天内就会通过肾脏从尿液中丢失,而且价格昂贵。大量应用白蛋白可能带来副作用,如免疫抑制、丙型肝炎、诱发心力衰竭等。其应用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例如,对于全身严重水肿、静脉注射速尿无效的患者,以及因肾间质水肿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可以考虑使用。
水肿的处理:
水肿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常见症状,处理时需先限钠饮食。由于限钠可能导致食物无味,影响食欲,因此需平衡患者的耐受力与饮食摄入。利尿剂是消除水肿的重要工具,包括环状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钠潴钾利尿剂和渗透性利尿剂。其中,速尿是患者首选的利尿药物,但剂量需根据患者反应调整。对于严重水肿的患者,建议联合使用不同作用部位的利尿剂。
高凝状态的治疗:
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凝血因子改变而处于高凝状态。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0-25g/L时,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常用的抗凝剂包括肝素、尿激酶、华法令和潘生丁。这些药物有各自的适应症和副作用,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并调整剂量。
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来说,高凝静脉的抗凝治疗至关重要。在经历一段大约两到八周的抗凝期后,通常会转向使用华法令或潘生丁进行口服治疗。这是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肾病综合征患者尤其需要注意。因为即使症状得到缓解,高脂血症可能依然存在,持续时间较长。更为重要的是,高脂血症对肾脏疾病的进展具有显著影响。一些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利尿剂,可能会加重高脂血症的状况。我们推荐使用降脂药物来治疗肾病综合征引发的高脂血症。
对于降脂药物的选择,我们有多种可选。例如,纤维酸类药物如非诺贝特和吉非罗齐,可以有效降低血甘油三酯,同时对降胆固醇也有一定效果。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和血清转氨酶升高。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浆中的Ch和VLDL及LDL。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则能降低血浆Ch及TG浓度,同时使HDL升高,并加速周围组织的清除Ch,对动脉管壁有保护作用。
当肾病综合征与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时,治疗方法需要根据病因进行调整。对于由血液动力学因素引起的急性肾衰,主要治疗原则包括合理使用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纠正低血容量和透析治疗。血液透析不仅能控制氮血症、保持电解质酸碱平衡,还能迅速去除体内的水分潴留。对于由肾间质水肿引起的急性肾衰竭,经上述治疗后,肾功能可以迅速恢复。
在使用利尿剂时,需要注意及时使用并适当控制剂量。对于伴有严重低蛋白血症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大剂量利尿剂不补充血浆蛋白会加重病情。应在补充血浆蛋白后(每天静脉10-50g人体白蛋白)再使用利尿剂。过量补充血浆白蛋白而不及时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肺水肿。由于肾病综合征患者相对血容量不足和低血压倾向,建议每日尿量达到2万ml或减重1kg左右时使用利尿剂。随着血浆肾素水平的增加,使用利尿剂的血容量降低,可能会使病情加重。只有在纠正低蛋白血症和低血容量后,才能使用利尿剂,以利于肾功能的恢复。
肾病综合征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结合通常是可逆的。在适当的治疗下,随着尿量的增加,大多数患者的肾功能会逐渐恢复。预后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有关。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较差,而与肾病综合征相关的预后则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