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两种类型的急性肾衰竭风险。其背后的机制与药物诱导的PG合成减少密切相关。
对于部分特定人群,使用NSAIDs更易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这些人群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老年群体(超过65岁)、低血容量或休克状态的患者等。通常,在NSAIDs药物进入体内并在3至7天内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后,肾功能可能出现显著恶化。这种肾衰在早期诊断并停用NSAIDs后是有可能恢复的。值得注意的是,高血钾成为这一过程中的显著症状,其发生率高达75%。它们共同的前驱状态表现为高肾素和高血管紧张素水平。
关于NSAIDs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药物对肾脏的毒性可能各异。一些低剂量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和舒林酸可能对肾脏更安全,影响PG合成的程度较小。而酮咯酸氨丁三醇过去被认为肾毒性较大,但最新的研究表明,短期使用(少于5天)的风险并未显著高于对照组。
另一种形式的NSAIDs引发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和微小病变引发的肾病综合征。这种情况最常与药物非诺洛芬有关,但其他止痛药也可能导致这种损害。这种综合征的病程变化很大,平均发展至严重肾损伤需时约5.4个月。尽管有报道称这些肾病综合征是由NSAIDs诱导的,但最近的活检结果提示也可能是膜性肾病。许多使用双氯芬酸钠的患者出现了这种情况,但其他NSAIDs也可能引发膜性肾病。最近的研究表明,NSAIDs引发的膜性肾病比以前更为常见。
除上述急性肾损害外,长期使用NSAIDs(超过一年)还可能增加慢性肾损伤的风险。这种损伤可能与肾乳头坏死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女性在使用这些药物后更容易出现这种并发症。
NSAIDs还可能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血压升高。约25%的患者可能出现钠潴留的并发症。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正钠平衡是短暂的并无临床意义,但对于容易肺水肿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NSAIDs还可能引起利尿剂的抗性,特别是在重症监护环境中。无论肾功能正常与否,使用NSAIDs的患者都可能出现高钾血症,因此需要监测血钾水平。
长期服用NSAIDs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风险。例如,长期服用非那西丁的女性更容易出现心肌梗死和心血管疾病。长期使用止痛药也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有关,特别是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的细胞癌以及肾细胞癌。对长期服用NSAIDs的患者进行长期监测是必要的,包括尿细胞学分析、膀胱镜检查和逆行肾盂造影等。肾移植后的膀胱上皮癌发病率与因止痛药肾病导致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发病率相当,均可能高达10%。有医学专家提出在肾移植前切除原有肾脏的方案,但目前这一方案的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的临床证实。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引起的急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显著升高。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水钠潴留和高钾血症,这些病症与急性肾衰竭并不总是平行发展,而且通常是可逆的,一般不需要透析。长期使用NSAIDs(特别是使用4-5年以上)可能会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而形成永久性的肾损伤。值得注意的是,严重的腰痛和血尿与使用NSAIDs的时间和剂量并没有直接关联,有时即使单次使用也可能出现这些症状。本病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一系列医学检查,如静脉肾盂造影等。医生通常会仔细询问患者的慢性头痛或腰痛病史,以及其他主诉,如疲劳、不适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的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对于止痛药肾病,其肾脏表现具有非特异性。除了仔细询问病史,还可能进行尿液分析、CT扫描或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发现肾病综合征、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等相关病症的踪迹。患者还可能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在CT扫描中,可能会显示出与慢性肾盂肾炎相似的部分或全部肾乳头坏死、肾性肾盂肾炎等变化。对于长期服用NSAIDs或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肾移植和NSAIDs的使用,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