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质的疾病表现

在人体正常的尿液中,微量蛋白质的存在是常态,我们通常的检测手段难以察觉。这一指标通常被称为阴性反应。当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超过一定阈值时,即二十四小时尿白定量超过一百五十毫米克时,检测结果会呈现阳性,我们称之为蛋白尿。

尿蛋白一个加号,即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意味着在一升的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介于零点二到一克之间,具体为0.2g至1.0g/L。这种情况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关于尿蛋白的疾病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形:

1. 起立性蛋白尿:主要出现在年轻人身上,当脊椎向前弯曲压迫到肾脏血管时,就会产生蛋白尿。这种情况通常在三十岁左右自然消失。

2. 热性蛋白尿:因感冒等疾病引起的发烧至三十八摄氏度以上时,就会出现蛋白尿。

3. 肾的硬化症:由于本态性高血压导致的肾硬化症,其尿蛋白量会逐渐减少,一般低于三百毫克。

4. 肾变病症候群:患者一日的尿液中会出现三公克以上的多量尿蛋白。严重的时候,渗出的蛋白会降低血液中的蛋白浓度。胶原病、淀粉样变性病、糖尿病性肾症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这种情况。

5. 肾炎:无论是慢性还是急性,当人体一日的尿液蛋白量从少量到大约十公克时,可能就是肾炎的征兆。

6. 瘀血肾:当患者出现心脏衰竭等导致肾静脉瘀血时,会出现尿蛋白。这种蛋白尿的出现是肾脏疾病的明显指征,但瘀血的消失也会伴随着蛋白的消失。

这些情况提醒我们,一旦出现持续的蛋白尿,应尽快就医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肾脏疾病,从而进行及时的治疗。

上一篇:衣原体尿道感染的症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