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生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儿科专家揭示,新生儿黄疸之谜
新生儿黄疸,这一让许多新手父母忧心忡忡的现象,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的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一生理现象。
当新生儿出生后,有的会出现黄疸症状。这种黄疸可能是病理性的,也可能是生理性的。当我们看到婴儿皮肤呈现黄色时,是因为血液中胆红素过高导致的。那么,为什么新生儿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理性黄疸,主要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况下。对于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至3天开始出现,到4至6天时最为明显。大多数新生儿的黄疸会在出生后7至10天内逐渐消退。而对于早产儿来说,这一过程可能会持续到出生后第2至3周。在这个阶段,新生儿的表现通常正常,如大声哭闹、有力吮吸母乳、活跃的四肢活动以及黄色的大便等。但如果胆红素值超过205.2微摩/升,那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了。
那么,为什么新生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呢?在胎儿时期,母亲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胎盘扩散到胎儿的红细胞中,为胎儿提供所需的氧气。胎儿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高达(6至7)×1012/升(而一般儿童的数值为(4至5)×1012/升)。当胎儿出生后,开始独立呼吸,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胎儿的红细胞寿命相对较短,大量红细胞会受损,导致胆红素堆积。
胆红素需要在肝脏中进行加工处理。新生儿的肝功能尚未成熟,面对过多的原料(胆红素),加工能力不足,导致游离胆红素过量,表现为黄疸。随着新生儿的成长和肝功能的逐步完善,胆红素逐渐被肝脏处理并排除体外。
儿科专家指出,对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缓解。如果出现病理性黄疸的症状,则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寻求专业治疗。目前治疗黄疸的方法众多,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了解这些知识后,我们更能理解新生儿的身体变化,从而更加科学地照顾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