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大动脉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在疾病早期,儿童会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消瘦和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在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前几周出现,而当局部症状或体征显现时,全身症状则可能逐渐减轻甚至消失。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种类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
对于Ⅰ型,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也称为头臂动脉型。可能会出现脑缺血的症状,如头晕、头痛、晕厥、抽搐、失语症、偏瘫或昏迷等。上肢缺血可能导致肢体无力、麻木、发冷、疼痛,甚至肌肉萎缩。受影响的动脉搏动可能会减弱或消失,并可能听到收缩杂音,偶尔还能听到由侧支循环引起的连续血管杂音。
Ⅱ型,也称为主-肾动脉型,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症状可能包括头痛、气短、心悸、肢体无力、疼痛、间歇性跛行,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心力衰竭。体检时可能会发现血压升高,股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Ⅲ型的病变广泛,涉及多个部位,病情较为严重。而Ⅳ型则涉及到肺动脉高压,可能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肺动脉瓣听诊区可听到收缩杂音,P2音亢进。
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高血压、无脉或脉弱和血管噪音。如果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关节疼痛和血沉加速,应考虑是否患有多发性大动脉炎。对于大约10岁的女孩,如果持续发热,应检查各部位的大动脉搏动,测量肢体血压并听诊血管噪音。病变部位的血管噪音对于诊断该疾病非常有帮助。通常可以在腹部、锁骨、胸骨、胸锁乳突肌外线和背部听到血管噪音,这些噪音大多是连续的,有时还能感受到震颤。血管噪音的产生与血管狭窄、血管壁不光滑以及侧支循环的形成有关。为了确定病变的具体部位和范围,可以选择进行动脉造影。
了解这些不同类型的症状表现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也能够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更好地应对这一健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