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红白血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探索病因与发病机制:真红系克隆造血干细胞疾病
(一)病因
真红系克隆造血干细胞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些专家将其视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亚型,表现为红白(主要是颗粒)恶性增生,可能经历红血病、红白血病最终发展为典型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但这并非所有病例的必然路径,有些病例可能在转化前就已离世,导致疾病发展的全过程无法显现。与本病相似的Friend病毒引起的红白血病,其相关病毒尚未从研究中分离出来。
(二)发病机制
真红系克隆造血干细胞疾病的发病机制仍然是个谜。患者血液中红细胞过多产生,而非因红细胞的寿命过长。利用59铁和15氮标记的苯甘氨酸产生血红素的实验证明,患者的红细胞产生数量超过正常人。通过51铬或氟32磷酸二异丙脂的测量,红细胞的寿命并未出现异常。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研究显示,真红患者的血浆和尿液中的EPO含量并未增加,反而显著降低甚至无法检测到。这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情况恰恰相反。最近的体外细胞培养研究指出,真红的中可能存在两组红系造血干细胞,一组是即使在缺乏EPO的情况下也能增殖的异常细胞株,另一组则需要EPO来分化增殖。当异常细胞株活跃时,EPO的分泌受到抑制,正常细胞株则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体外实验表明,真红患者的在添加EPO的条件下无法培养红细胞集落。对此有两种解释,一是真红患者的对EPO无反应,二是这种集落的形成不依赖EPO。对红细胞表面的EPO受体(EpoR)的测量提示,真红的发病并非由于EpoR在数量和亲和力上的变化。RT-SSEP和DNA-SSEP分析,对EpoR-DNA和EpoR启动子区域进行深入研究,未发现基因突变。对整个编码EPO基因区域的PCR产物进行测序,也未发现异常,进一步证实真红EpoR基因正常。
真红系克隆造血干细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了,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以揭示其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