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应预防股骨头坏死
深度解读:股骨颈骨折与股骨头坏死风险
核心提示:股骨颈骨折的脱位程度与复位质量对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具有显著影响。轻度错位者股骨头坏死率为15.7%,而重度错位者则上升至51%。
股骨颈骨折是常见于老年人的骨折类型,随着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不断攀升。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临床治疗中的两大难题。这种骨折多由意外行走时臀部着地引起,强烈的暴力如车祸或高坠落也可导致年轻人发生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手术后要闯过三大关卡:术后感染、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其中,股骨头坏死这一关卡往往被忽视,但其发生率较高,约为20-40%。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呢?
骨折部位越靠近股骨头,不愈合和坏死的风险越高。年龄也是一大因素,中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而中青年则更易发生股骨头坏死。负重过早、错位程度和复位质量也是关键影响因素。过早负重是股骨头坏死的常见原因。对于错位程度较轻的股骨颈骨折,其股骨头坏死率为15.7%,而重度错位者则上升至51%。
那么,如何预防股骨头坏死呢?
即使骨折已经愈合,仍需进行持续的跟踪观察,特别是前五年。因为大部分股骨头坏死事件发生在骨折后的三年内,但也可能延迟至五年。如果发现X线片上有钉痕、股骨头高度递减、硬化透明带等现象,这可能是股骨头坏死的先兆,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负重不宜过早。虽然从骨折愈合的角度看,股骨颈骨折在大约三个月后可能开始承受重量,但由于股骨头坏死可能发生较晚,因此建议患者在至少一年内避免过度负重。
如果发现股骨头有早期坏死迹象,应立即采取行动。通过服药、适当手术等手段,有可能逆转病变,避免终身遗憾。
股骨颈骨折及其可能引发的股骨头坏死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了解风险、采取预防措施并及时治疗是降低股骨头坏死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