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也可能导致肥胖症
肥胖,这一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其源头并不仅仅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还可能潜藏着深层的心理因素。莫斯科医学研究所的专家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在成功减肥的人群中,仅有近百分之十的人能在两年内守住减肥成果。为什么减肥的成果如此难以维持?这背后的原因纷繁复杂,其中一部分与未得到妥善治疗的心脏病有关。更为重要的是,某些人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他们陷入“情绪性饮食”的漩涡。
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有些人在情绪受到重创时,会选择进食甚至暴饮暴食作为应对方式。当心情低落、失眠时,他们更容易走向餐桌。长此以往,这样的行为模式很容易导致肥胖。在接受饮食治疗的肥胖患者中,他们常常因为抑郁、焦虑等情绪反应,无法抵制食物的诱惑,最终导致减肥失败。
深入分析这些患者的人生经历,专家们发现了一种共同的模式:在婴儿期,孩子们在固定时间以外就感到饥饿和不安;在儿童时期,美味的食物被用作父母的奖惩或安慰手段;还有一些人容易冲动和悲观,进食成为他们寻求心理放松的方式。这些经历让一些人形成了情绪性的饮食习惯,他们将食物与心理放松、情绪改善联系在一起。
基于这些发现,专家对40名习惯于情绪性饮食的肥胖患者进行了心理治疗。医生们帮助他们培养对食物以外的事物的兴趣,学会用大脑而非肚子去应对生活中的挑战。结果令人振奋,心理治疗显著提升了饮食和锻炼的效果,这40名患者在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后都成功地保持了减肥效果。
由此可见,情绪性饮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肥胖成因。许多人可能在心情不佳时就会倾向于暴饮暴食,长此以往就会引发肥胖。特别是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的女性,她们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更容易受到心理影响。要想远离肥胖,除了关注生活习惯,还需要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这同样至关重要。当我们学会用更健康的方式去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时,肥胖的困扰也许就会随之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