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葡萄膜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在探寻生命之奥秘的旅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种极具挑战性的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Ⅰ)。这是一种典型的反转录病毒,拥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直径约为100nm,外层覆盖着脂质膜,内部则衬有基质蛋白(P17),外包膜蛋白。HIV-Ⅰ的包膜蛋白gp120是其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的“钥匙”,它寻找的是CD4分子,与之结合后,通过膜融合将病毒带入CD4阳性的T淋巴细胞内。

一旦进入细胞,HIV-Ⅰ便开始了其狡猾的复制之旅。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病毒的RNA基因组被转化为DNA,并在宿主细胞的细胞核内,通过核酶的作用,将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此后,在多种酶如多聚酶的作用下,新的病毒体被诱导合成,这些病毒体能杀死感染的细胞。

HIV-Ⅰ对CD4细胞的攻击是有选择性的。CD4细胞是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主要细胞,其表面的受体是HIV-Ⅰ的理想攻击目标。当CD4细胞受损时,会导致严重的免疫缺陷,易于发生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这些感染的细胞增殖又促进了病毒在体内的传播。值得注意的是,病毒不仅存在于患者的多个部位如角膜、玻璃体和视网膜等,而且只有在视网膜才能引起病变。病变的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棉絮斑,这可能是由于病毒直接感染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或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导致的视网膜缺血。

CD4细胞的数量不仅反映了免疫缺陷的程度,也决定了机会感染的类型和眼病的发生。当CD4细胞数量降至特定水平时,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例如,当细胞数量低于500细胞/l时,可能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降至250细胞/l以下时,可能出现卡氏肺囊虫感染和严重弓形虫感染;而降至100细胞/l时,可能发生隐球菌性脑膜炎、CMV性视网膜炎等多种严重感染。

了解HIV-Ⅰ的致病机制和病程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全球性的健康挑战。面对这一强大的病毒,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其特性,寻找有效的治疗策略,保护我们的免疫系统,抵御病毒的侵袭。

上一篇:猴痘常识知多少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