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用药办法有哪些
疟疾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它的出现源于体内潜伏的寄生虫大量繁殖所致。面对这种疾病,患者需保持积极的心态,紧密配合治疗,否则不当的治疗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引发其他疾病。今天,我们来深入了解疟疾的治疗方式。
在控制疟疾的临床发作方面,氯喹和青蒿素类药物(包括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是主力军。尤其是蒿甲醚,对各种疟疾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擅长对付抗氯喹恶性疟疾和危险恶性疟疾。其退热和原虫转阴的速度较快,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的红内期。药物通过肌肉注射后迅速被吸收,并在7小时内达到血药峰值,半衰期为13小时。
此药物在体内分布广泛,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在肝肾中分布较多。主要通过胆汁和尿液排泄。其不良反应轻微,部分患者的转氨酶可能会轻微升高。孕妇在使用前应谨慎。
对于成人,首次肌肉注射的剂量为160mg,之后每12小时一次,每次80mg,连续使用5次。如果疟原虫仍持续存在,可以调整剂量为每天肌肉注射80mg,持续2-3天。儿童的使用剂量则根据体重进行个性化调整。
除了治疗,预防疟疾复发同样重要。伯氨喹啉是一种有效的预防药物,它能杀死各种疟原虫的组织期,尤其是日疟。它还能消除疟原虫的配子,阻止其在蚊子体内的发育。它在红内期昆虫的影响较弱。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和腹痛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药物热和粒细胞减少等症状,停药后通常可恢复。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若体温过高,应采取物理降温措施。要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有助于防止血管内红细胞凝聚,有利于DIC的治疗与预防。若出现脑水肿,可使用20%甘露醇进行快速滴注。重症患者可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治疗疟疾的首要任务是消灭体内的寄生虫。只有寄生虫被彻底清除,病情才有可能逐渐好转。相信我们的患者一定能够逐渐康复,恢复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