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检测揭示重症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深层信息
在重症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疗过程中,实验室检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的检测为我们提供了病情的初步线索。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尿糖与尿蛋白阳性,血糖升高则是由应激反应引起的。血糖的数值不仅反映了机体的代谢状态,更揭示了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可能面临的应激性溃疡、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的风险就越高,预后也就越差。
脑脊液的检查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键。均匀一致血性的脑脊液是诊断的主要指标,但需要注意,起病后立即腰穿,脑脊液可能呈阴性。几小时后,当患者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时,腰穿的阳性率会显著提高。绝大多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脊液压力会升高,个别患者因血块阻塞蛛网膜下腔而压力降低。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会明显增加,而糖和氯化物含量则大多在正常范围内。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的白细胞会经历三个特征性的演变过程。这些演变过程反映了机体对出血的免疫反应和细胞变化。了解这些演变过程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的发展和预后。
除了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手段。脑CT扫描或MRI检查是临床疑诊SAH的首选检查方法。这两种检查方法安全敏感,可早期诊断,并能显示大脑外裂池、前纵裂池等部位的出血迹象。MRI检查还能检测出脑干小动静脉畸形。但需要注意,SAH急性期MRI检查可能诱发再出血。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应进行大脑CT扫描或MRI检查:颅内出血的疑似临床表现、有癫痫发作病史、有慢性发作性或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原因不明的慢性头痛。通过这些检查,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病情,为治疗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这些深入而详尽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重症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情,为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