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
结肠息肉的一个常见症状便是大便出血。许多患者由于对此缺乏了解,可能会误将其当作痔疮治疗,从而错过了结肠息肉的最佳治疗时机。实际上,痔疮引起的大便出血通常是在排便后发生,血液呈现鲜红色,而在平时是不会有出血现象的。那么,如何准确诊断并治疗结肠息肉呢?下面介绍几种结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
1. 肠圈套扎术
对于直肠中下部的息肉,如果能够通过肛镜直视观察到,可以使用肠圈套扎术。在充分暴露息肉后,使用1%新洁尔灭碘或碘伏对直肠息肉部位进行消毒,然后将套扎器上的套环套在息肉的根部。完成套扎后,必须检查套扎是否牢固,并观察息肉颜色是否发生变化。确认无误后,方可退出肛门镜。
2. 结扎切除术
在直肠中下部息肉的或硬膜外下,患者可采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如果息肉能够自行脱出肛门,可以使用组织钳夹住息肉,然后用圆针和7号线穿过蒂根部进行缝扎,在结扎点远端0.5cm处切除息肉。如果息肉无法自行脱出肛门,可以通过手指伸入肠腔或在肛门镜的辅助下,用组织钳将息肉拉出肛门,然后进行结扎切除。但在此过程中,需避免用力过猛,以防息肉断裂。
3. 直肠后切开团除术
对于生长在腹膜折叠表面以下、基底广泛、体积较大的息肉,如果通过肛门手术难以处理,可以采取直肠后切开团除术。在腰部或硬膜下,患者呈俯卧位,臀部垫高。从能量骨下端到肛门2cm处做纵向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并切除尾骨。结扎中动脉后,纵向切开直肠后壁45cm(注意不能切断括约肌)。通过此切口,可以露出直肠腔内的息肉,并从根部进行切除。止血后,对直肠切口进行间歇缝合,并放置引流条。术后48小时取出引流条,78天后拆线。此手术方法有助于预防直肠狭窄的发生。
每种手术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情况,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时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