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预防湿疹的发生
湿疹(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具有遗传过敏素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它带有强烈的瘙痒感,伴随着多形性皮损和渗出,经常与哮喘、过敏性鼻炎一同出现。这种病症的“异位性”特点指的是患者常常有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倾向,对异种蛋白过敏,血清IgE水平升高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在与就诊的父母交流时,我经常会询问关于家族过敏病史以及父母皮肤状况的问题。因为很多过敏性疾病都有遗传因素的影响,孩子皮肤的问题往往与家族病史密切相关。湿疹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延缓复发,以尽量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湿疹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有时候不同阶段的皮损会重叠在一起。婴儿期是湿疹发病的高峰期,约有60%的患者在1岁以内发病。初发时,面颊部会出现红斑,随后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境界不清。严重的情况下,会迅速形成糜烂、渗出结痂等。这些皮损可能会合并细菌、病毒等感染,并可扩展至其他部位。一般在2岁以内,病情会逐渐好转,但部分患者可能会迁延并发展为儿童期AD。
儿童期的湿疹多在婴儿期缓解1-2年后发生并逐渐加重,少数会从婴儿期持续发生。皮损主要累及四肢屈侧或伸侧,常见于肘窝、窝等处,其次为眼睑、颜面和颈部。皮损呈现暗红色,渗出较婴儿期减轻。典型的症状是在肘弯、膝弯处出现粗糙的红斑、丘疹,触摸起来不光滑。
对于青年成人期的AD,指的是12岁以后青少年期及成人阶段的湿疹。在这个疾病的过程中,有些关键时期如2岁左右、学龄前后,孩子的病情可能会有明显缓解或复发。
在治疗方面,我们需要注意发现并避免可能加重病情的环境因素,如搔抓、刺激性食物等。适当减少洗澡及使用肥皂的次数,以免过多去除皮脂膜,同时可外用保湿剂。外用药物治疗原则与湿疹相同,糖皮质激素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主要药物。近年来,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和口比美莫司软膏治疗本病也取得了较好疗效。对于系统药物治疗,口服抗组胺药可不同程度地缓解瘙痒和减少搔抓,继发细菌感染时需加抗生素。
对于湿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避免可疑的致病因素、保持皮肤湿润、恰当合理地使用激素以及结合非激素外用、防止感染、控制瘙痒、恢复皮肤屏障的正常功能是关键。这需要家长、孩子和医生共同努力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