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血压与房颤

心脑血管 2017-10-09 11:10心脑血管疾病www.xinxueguanw.cn

(房颤)是目前最常见的,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增加趋势,最新的数据显示,在60岁以下的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约为1%,即每100个人中就有1个人被房颤困扰,年龄在75-84岁的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增加至12%。

还有一些数据显示在80岁以上的老人中约有1/3患有房颤。 房颤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缺血性卒中,可以使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5倍。是房颤最重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有数据显示,血压增高可以使房颤的发病率增加1.4-1.5倍。

多项研究显示,高血压合并房颤对患者的危害有叠加效应,合并高血压的房颤患者,的发病风险又额外增加2-3倍。从以上的数据我们不能看出,高血压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那么高血压是如何引发和促进房颤发生发展的呢? 目前高血压引发房颤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但目前的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血压升高造成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引起心房颤动:血压升高造成左心室及左心房的压力负荷增加,引起心肌细胞的肥大和心脏间质纤维化。左房增大,心房纤维化,这二者是高血压导致心房颤动的重要环节。

(2)肾素--醛固酮系统(RAS)激活:肾素是我们正常人肾脏合成,在体内转化成为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从而维持体内电解质、体液平衡,维持心血管功能稳态,调节血压变化。 各种原因导致其过度激活是造成患者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

高血压合并房颤的药物治疗选择:

(1)有研究表明,在高血压的人群中,收缩压每下降12mmHg,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可降低约24%。因此高血压的患者良好的血压控制对于房颤的预防至关重要,之前已经提到RAS系统激活是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干预RAS系统能够对预防心房颤动的发生,减轻心房颤动的危害产生有益影响。

所以ACEI、ARB两类药物已经是心房颤动上游治疗的重要方案。而且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应用ACEI类药物有维持窦性心律及减少房颤发的作用。而且对于导管消融术后的房颤患者,单独应用ACEI或ARB类药物可以预防房颤的复发。

(2)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中之重,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中的H指的就是高血压(Hypertension),两项积分0分的患者不需要口服抗凝药,1分的患者推荐口服抗凝药治疗,2分的患者必须应用口服抗凝药治疗,而单独高血压1项就占1分。

在合并高血压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前提及抗凝治疗过程中血压的良好控制是重要前提,因为血压过高或造成抗凝治疗中的风险明显增加。

房颤对血压监测的影响及应对方法: 规律监测血压的变化对于高血压患者至关重要,可以评估目前服用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及血压控制情况,给医生提供信息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药物剂量和方案的调整。但是由于房颤会使得心脏跳动不规整,脉搏搏动也是不规整的(称为脉搏短绌),因此就给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带来了一些困难。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