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中医症状分型介绍

心脑血管 2017-10-09 10:26心脑血管疾病www.xinxueguanw.cn

的中医症状分型介绍

1、心阴心血不足,心失所养

心阴心血因久病失养,或劳欲过度,伤脾损肾,或各种原因的未,或先天不足、禀赋等原因,久而久之,心阴心血乏源或亏虚,导致心之气血两亏,不能奉养于心,致心失所养而发生心悸。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

2、肝,虚火扰主

因年老体衰、久病失养、房劳过度等原因导致肝阴不足或肾阴亏虚,一则肝阴不足,内炽;一则肾阴亏虚,水亏火旺,均可因虚火扰动而成心悸。怔仲之证,躁扰不宁,心神恍惚,惊悸不宁,此肝肾之虚而心气之弱也。

3、心血瘀阻,络阻

因心气不足,心阳不振,不能鼓动血液运行,致心血瘀阻,或寒邪入侵心脉,血寒而凝滞不通;或因痹证日久,致心脉痹阻;或年老气血日衰,痰湿痹阻脉络;或外邪内侵于心,气滞络阻等原因,使心失主血脉功能而悸动不安。

4、凌心,痰火扰心

由于脾失健运,湿聚成痰,或肺失宣降,津凝成痰,或脾肾阳虚,气化失司,水气内停等,均可致痰饮内停,日久凌心射肺,致心悸不安。或痰郁化热,或夹肝火,则痰热内盛,上扰心神,亦可致心悸之证。心中有痰者,痰人心中,阻其心气,是以心跳不安。凡痰饮内生者,病多日久,虚实夹杂,不仅心病,还涉及到肺、脾、肝、肾等脏,故证情错综复杂,辨证甚难。

5、心阳不振,阳虚作悸

由于心阳虚弱,缺乏锻炼,或久病失养,或年老阳虚,或阴损及阳,或阴湿伤阳,或误服寒凉伤阳,久而久之,则可导致心阳虚弱,振奋力,或心失温养,则可见心悸、、汗出、肢凉等症。

6、气阴两虚,心虚胆怯

若素体心阳不足,复感温热邪毒,日久最易耗气伤阴而成气阴两伤,心气虚无以贯心脉而周行全身,心阳虚心失所养致成心悸、心慌、胸闷等症。也有因心胆气虚而心失所主,胆气虚怯,而决断失常,则遇事易惊恐不安而致心悸。如突受惊吓,突遇巨响,突见异物,或登高涉险,心惊神摇,不能自主,并逐渐加剧,而时时心悸不已。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