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心脑血管 2017-10-09 10:11心脑血管疾病www.xinxueguanw.cn

血栓形成的诊断检查方法:

1、内皮素-1检测

内皮素-1(ET-1)是惟一由血管内皮合成和分泌的内皮素,ET-1有强烈的缩血管生物活性和刺激内皮细胞释放t-PA的功能,在人群分布中,老年人ET-1的血浆水平较人群为高可能是老年人易患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2、调节蛋白增高

凝血酶调节蛋白或称血栓调节素(thrombomodulin,TM)是一种作为凝血酶之受体,存在于内皮细胞表面的单链抗凝糖蛋白,TM与凝血酶在内皮细胞表面结合形成合物,该复合物特异性地使蛋白C转变为活化蛋白C(APC),TM是反映内皮细胞受损的敏感的特异分子标志物之一,血浆或内皮细胞表面TM增高,表明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

3、血小板检查

包括血小板黏附,聚集性增高;血浆中血小板释放物含量增高,特别是α颗粒中特异蛋白质β血栓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增高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增高,血浆中α血小板致密颗粒的释放物5-羟色胺含量增高而血小板内浓度下降;血浆TXA2的代谢产物TXB2增高和(或)前列环素化时产物(6-酮-PGF1α)减低;都反应血小板被激活。

4、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通常应用血细胞比容(HCT),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红细胞触变性和黏弹性等指标来反映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全血或血浆黏度增高,红细胞触变性,黏弹性往往降低。

5、CT和MRI

可以确定脑病变部位并能区别于其他,等疾病,但不能对肢体动清晰显像,正确诊断。

6、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

这是一种性的检查方法,利用纤维蛋白原能渗入血栓及借其所标的放射性核素,在体表扫描计数,局部测定值持续升高24h以上者,提示该处有血栓形成,本试验操作简便,灵敏度及正确性高,常用来作筛选检查,其缺点是常因肢体炎症,外科切开,溃疡,骨折,蜂窝织炎等,可出现假阳性,对急性小腿,下肢远端及腘静脉血栓形成有诊断价值,但对股,骼股,骼总及下腔静脉的血栓形成诊断灵敏度较小。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