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看心悸的病因病机 心悸如何辩证施治?

心脑血管 2017-09-28 06:12心脑血管疾病www.xinxueguanw.cn

因惊恐、劳累而发,时作时止,不发时如常人,病情较轻者为惊悸;若终日悸动,稍劳尤甚,全身情况差,病情较重者为怔忡。怔忡多伴惊悸,惊悸日久不愈者亦可转为怔冲。心悸是心脏常见病证,为临床多见,除心本身的病变引起外,也可由它脏病变波及于心而致。

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失养,心神动摇,悸动不安。但其发病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相关。如脾不生血,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动悸。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发病。肾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或肾阳亏虚,心阳失于温煦,均可发为心悸。肺气亏虚,不能助心以主治节,心脉运行不畅则心悸不安。肝气郁滞,血瘀,或气郁化火,致使心脉不畅,心神受扰,都可引发心悸。

心悸的病因病机

心悸的病性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瘀血阻脉而引起。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如实证日久,耗伤正气,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而兼有实证表现,如临床上阴虚生内热者常兼火亢或夹痰热,阳虚不能蒸腾水湿而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气血运行滞涩而易出现气血瘀滞,瘀血与痰浊又常常互结为患。总之,本病为本虚标实证,其本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其标是气滞、血瘀、痰浊、水饮,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之证。

个人可以根据体质来识别心悸的类型,主要是根据患者体型、肤色、、舌象等比较客观的体征,结合患者平时好发的症状来判断。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具有对不同疾病的易感性和不同的反应状。张景岳言:“当识因人因证之辨,盖人者本也;证者,标也。证随人见,成效所由。故当以人为先,因证次之。”这说明不同的体质是产生证型的物质基础。体质为本,证候为标,因此辨体质是第一位的。本人认为心悸患者虚证多是桂枝体质的人。桂枝体质的人多易,汗后力,易,易胸闷气促,恶风,对寒冷敏感,关节疼。自觉腹部有上冲感或搏动感,心动悸,易惊,烘热,,唇淡红或暗,舌体柔软淡红或暗淡、舌面润,苔薄白,脉象常浮大、轻按即得,按之柔软,脉多缓或迟。心悸患者,特别是心气虚患者,多是在桂枝汤化气和阴阳的基础上加味而来。

心悸的辩证施治

1、心虚胆怯证: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2、心脾两虚证: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少寐多梦,健忘,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红,脉细弱。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3、阴虚火旺证: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4、心阳不振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