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尘肺是怎么引起的
在探究煤的成因时,我们不禁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煤的形成源自于远古时期的沼泽中,那些曾经繁茂的植物在特定地理条件的压制下,历经了漫长岁月的高压和高温洗礼,逐步转化为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煤。这是一个跨越了大约2.5亿年的漫长过程,期间,泥煤逐渐演化为褐煤,再进一步转化为烟煤,最终凝结为无烟煤。煤的起源与沉积岩层紧密相连,这些沉积岩层如砂岩、泥岩、页岩等为其生成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由于这些岩石的不同成分,使得不同煤矿或同一煤矿的粉尘成分各异。尽管煤本身通常含有较低的游离二氧化硅,但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我们依然会遇到煤尘和硅尘这两种常见的粉尘。关于这两种粉尘的作用,业界曾存在诸多争议。有的观点认为,煤尘中的纤维变化是由硅尘引起的。也有观点指出,除了煤尘沉着外,还存在大量的进行性纤维化,这意味着煤尘本身也可能导致尘肺。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煤尘肺的发病机制。煤尘肺的解剖外观会随着煤尘接触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疾病初期,肺部并没有明显的异常,除非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否则气管和支气管看起来都正常。淋巴结常常增大,色素沉着均匀且坚硬,无纤维化。肺部截面会显示出许多色素沉着灶,这些灶靠近末端和呼吸细支气管。靠近灰尘聚集的气腔可能会轻微扩张,这就是所谓的灶性肺气肿。
在显微镜下观察,煤肺的基本病变包括煤尘灶、炉周肺气肿以及间质弥漫性纤维化等。煤尘和吞噬煤尘的巨噬细胞会聚集在肺泡腔、肺泡壁以及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的组织中,形成煤尘灶和煤尘细胞灶。这些主要出现在二次呼吸细支气管周围。随着病情的进展,网状纤维排列变得不规则,后期更是会有少量胶原纤维交织其中,形成煤尘纤维灶。炉周肺气肿是煤尘肺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可见于肺间质。
除了单纯的煤肺和硅肺病理变化,还有在煤尘和硅尘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混合病理变化,即煤硅混合结节。这些结节中除了网状纤维增生外,还交织着胶原纤维,但排列不规则。结节中可见煤尘细胞和石英颗粒。到了晚期,可以观察到大量的纤维化病变。还有其他特点如胸膜下煤尘沉积、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煤尘引起的壁胸膜样变化等。
这篇文章让我们对煤尘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在未来我们能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的进步来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一职业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