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何易患心律失常 预防心律失常需稳定情绪
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大部分人都会出现心律失常,与治疗相比,预防显得更加关键,了解的预防先要了解其病因,下面为您介绍一下的病因与预防。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病因有哪些
1、老龄变化老龄心肌的解剖、生理和生化变化使心肌的正常生理性质发生改变,产生较高的兴奋性、较慢的传导。如窦房结和结间束及周围区域的弹性和胶原纤维局灶性增厚和脂肪浸润,引起心房性心律失常,如发生于房室结和房室束,以及束支和分支,引起不同部位的传导障碍。
2、生理变化老年人常有二化碳潴留,可以增加心肌的兴奋性,也可促进心律失常。
3、由于窦房结动脉或其发源动脉的引起心房缺血及炎症、纤维化等,导致房性心律失常。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塞和心室扩大,可以导致心室过度牵张,缺氧和钾积蓄,改变动作电位,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肌缺血,受损心室肌与正常心肌间的电生理不均匀性,可以诱发折返而引起反发作或持续的。肺心病时多源性房性较多见。在老年性心肌淀粉样变中,心房颤动见于心房内有多量淀粉样物质沉着。老年人二尖瓣环可有退行性变及钙化,病变可涉及到传导系统,引起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
4、药物作用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在用药物治疗中比年轻人容易发生毒性反应。由于老年人多窦房功能障碍,在中年人应用无顾虑的药物,可能在老年人引起对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不良作用。
心律失常的预防
(1)预防诱发因素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2)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3)自我监测
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发作后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马上转复。
(4)合理用药
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5)定期检查
身体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6)生活要规律
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心肌炎
- 突发心脏病几分钟会死亡 心脏病突发多长时间致人死亡
- 心脏病的治疗: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自查
- 心脏不好的十大表现 女性心梗前最明显一个症状
- 心脏病有哪些常见症状 如果心脏有问题会有哪些症状
- 保护心脏的食物第一名 保护心脏的最好食物有哪些
-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什么歌
- 3d打印心脏:3d打印心脏移植的成功案例
-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 心脏病的前兆:心脏病的前兆有什么特征
- 心脏搭桥术:心脏搭桥术后多久才能恢复正常
- 心脏出问题的早期症状 心脏出问题有哪些症状
- 心脏病急救:心脏病急救的十大措施
- 心脏病吃什么好 窦性心脏病吃什么好
- 心脏病吃什么药 心脏病吃什么药最好效果最快
- 妊娠期心脏病 妊娠期心脏病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