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日常生活中很多的人对于是如何发生的一所知,这种疾病常在生活中出现。因此,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心律失常,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希望大家在看过之后能对心律失常有更多的了解。
冲动形成障碍
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正常时,窦房结自律性最高,控制全心的活动。而心房传导系统、房室结、浦氏纤维虽为自律细胞,但自律性较低,它们为潜在的起搏点。如果窦房结的功能降低,或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均可导致冲动形成异常,出现心律失常。另外,心房肌、心室肌这些非自律细胞,当其静息电位水平减小到-60mV以下时,也可出现自律性,引起心律失常。
此外,最大舒张电位,4相去极化斜率及阈电位也可以影响自律性的高低。低血钾、β-受体激活、心肌纤维牵张、、心肌部分去极化(如损伤)等引起4相去极化斜率的增加,也可提高自律性。迷走神经兴奋以及一些抗心律失常药可以导致最大舒张电位负值加大以及降低4相去极化的斜率来降低自律性;β-受体阻断药也可降低4相去极化的斜率。
后去极和触发自律性(afterdepolarizationandtriggeredautomaticity)后去极是指在一个动作电位中继0相去极化以后所发生的去极化,其频率较快,振幅较小,膜电位不稳定,一旦这种振荡性去极引起可扩布的动作电位,则产生异常冲动发放,即所谓触发自律性。根据后去极发生的时间不同,可将其分为早后去极(earlyafterdepolarization,EAD)和迟后去极(delayedafterdepolarization,DAD)。
早后去极多发生在AP的2相或3相,主要是由于Ca2+内流增多所致。极化时间过长易于发生早后去极,在心率减慢时加重,与长Q-T间期引起的心律失常有关,如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torsadesdepointes,Tdp)。钙拮抗药可以通过阻滞钙通道,抑制Ca2+内流,消除早后去极引起的触发自律性。(lidocaine)则通过促进3相K+外流,加速复极化过程,预防和消除早后去极。
迟后去极发生在完全复极化的4相,是细胞内Ca2+超载而诱发Na+短暂内流所致。心率加快时可使之恶化。与强心苷(cardiacglycoside)、儿茶酚胺及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有关。钙拮抗药(如维拉帕米,verapamil)和钠通道阻滞药(如奎尼丁,quinidine)可以抑制迟后去极。
冲动传导障碍
传导障碍包括传导减慢、传导阻滞,如房室结传导或房室束支传导阻滞。由于房室传导主要由副交感神经控制,因此一些可采用阿托品来纠正。
另一种常见的传导异常是折返(reentry)形成,指一个冲动沿着环形通路传播,返回到其起源的部位,并可再次而继续向前传播的现象。它也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以下几个因素可以促成折返的形成:①心肌组织在解剖上存在环形传导通路;②在环形通路的某一点上形成单向传导阻滞,使该方向的传导中止,但在另一个方向上,冲动仍能继续传导;③回路传导的时间足够长,逆行的冲动不会进入单向阻滞区的不应期;④邻近心肌组织ERP长短不一。冲动的折返途径可能限定在非常小的心肌组织区域,如房室结或邻近心肌,也可发生在包括心房或心室壁的大部分区域。
单次折返可引起,连续折返可引起阵发性室上性或、心房或心室的扑动和颤动等。
消除折返的药物通常是通过进一步减慢传导(阻断Na+或Ca2+内流),使单向阻滞变为双向阻滞。理论上,加速传导(增加Na+或Ca2+内流)也能通过打通单向阻滞而取消折返,但以这种作用机制发挥抗心律失常效应的药物较为少见。
心肌炎
- 心血管病人能吃鸡蛋吗
- 心血管病人吃什么水果好
- 常见心血管疾病有哪些
- 心血管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 年轻人心血管疾病有哪些症状
-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先天性心脏病能活多久 小孩先天性心脏病能活多久
- 心脏病人能活几年 心脏病人能活几年寿命
- 心脏病和冠心病的区别 心脏病和冠心病的区别在哪里
- 心脏病吃什么食物好 预防心脏病吃什么食物好
- 心脏病初期有哪些症状 早期心脏病的症状有哪些
- 心脏病人最多能活多少年呢 心脏病人最多能活多少年寿命
- 心脏病的注意事项和饮食禁忌 心脏病患者饮食该注意什么
- 心脏病突发多久会死 心脏病突发多长时间死亡
-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种类
- 心脏病会引起哪些部位疼痛 心脏病能引起哪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