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的原因:治疗心肌梗死中药大有作为

心脏病 2017-09-28 12:34心脏病www.xinxueguanw.cn

的原因是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局部坏死。多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致。近年来发现冠状动脉持久痉挛,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痉挛,也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急性心梗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的研究,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尤其是早期静脉溶栓成为治疗常规,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在有条件的地区广泛开展,使本病急性期住院病死率由过去的30%下降到目前的10%。中医药治疗急性心梗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某些中成药饮片或注射剂可止痛、抑制发生,并有抗凝血,防治再灌注损伤,营养心肌等作用。

急性心梗发生2~4周后,随着病理阶段的演进和临床的对症治疗而进入恢期。这期间仍有病情再度严重或出现多种并发症的可能。所以恢复期的治疗措施是否及时有效,直接关系到病人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率。

急性心梗的恢复期常见三种并发症:、和心律失常。中医对此各有独特的辨证论治阐述,急性心梗中医认为应归于《灵枢·厥论》中的真心痛范畴,类似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篇》中的胸痹心痛,现多称之为胸痹心厥。其病机多由于本虚标实。本虚为年老体衰或先天禀赋不足,情志所伤,劳逸失调引起的心之阴阳气血不足;标实为情志刺激,膏梁厚味,寒邪引起、血瘀、痰阻、寒凝阻塞心之脉络。

急性心梗恢复期出现心源性休克,中医认为属心脱,是因瘀血阻滞心之脉络发展到严重程度的外在体现。瘀血阻滞心失所养,使心主血脉、主神志功能不足,进而五脏功能受损,气血运行障碍,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气机逆乱,甚则阴阳离决。

临床表现为汗出、肢冷、、、脉沉细无力、血压下降等。治则应以回阳救逆、活血固脱为主。可用张仲景的四逆汤和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化裁加减。用人参大补元气以扶正气之虚极,附子、肉桂、甘草壮元阳以救阳气之外亡,川芎、三七、丹参活血化瘀,使气血通畅。中药治疗心源性休克能取得疗效,关键是抓住了休克的微循环障碍。方中人参可增强心肌抗缺氧能力,附子中的乌头碱有很强的强心作用,活血药有抑制凝血、促进纤溶、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从而在整体上通过改善微循环血供,增强心肌营养,尽力减少栓塞造成的坏死面积,同时克服了西药在救治休克时产生的心肌耗氧量增加的弊病。

急性心梗恢复期出现心力衰竭,中医认为属心水范畴。多因正气已虚、心失所养、痰瘀闭阻而成。若病情危重或治疗失度,则心阳亏损,水气上凌心肺,导致心水形成。故心水病机属气虚血瘀,阳虚水泛,病位在心,连及肺、脾、肾。早期表现为心、肺、气虚为主或兼阳虚,这阶段虽无水肿,但可有饮停心下的症状,如心悸气短、纳呆、神疲乏力、自汗,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弱。治疗应补益心气、养心宁神,用保元汤和生脉散化裁。方中人参、黄芪、肉桂、炙甘草益气温阳,麦冬、五味子敛阴生津。发展到中期出现阳虚水泛证,表现为心悸气短、肢体浮肿、少尿。则应温阳利水,用真武汤合五苓散,温补脾肾,利水逐瘀。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