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急性心梗的“真面目”
在清晨,由于生物钟效应,随着太阳升起,大脑思维开始活跃,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血中、儿茶酚胺及皮质激素浓度升高,体内生理代谢增强,综合一系列变化,使心脑局部血管狭窄及缺血加重,并促使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损伤或破裂,造成动脉血栓形成,使血管堵塞。
仔细分析的发病规律可以看到两个显着特点:一是一年之中冬季多,二是一天之中早晨多。其实一百多年前,学者们已经观察到心肌梗塞的季节性和时辰性规律了。
近来对一组连续两年共580例急性心肌梗塞的研究发现,其中男性428例,女性152例,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发病226例,占全年39%。其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组中,春、夏、秋三季8个月的月平均发病为23例,而冬季4个月的月平均发病为33例,冬季比其他三季的月平均发病人数增高43%。
研究还发现,急性心梗发病还与时辰有关,尤其在60岁以上老年组中更明显,早上5至6时,发病率最低;7至8时是5至6时的2倍;8至9时是5至6时的3.1倍,与美国学者报告的约40%的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在上午这个“魔鬼时段”基本一致。
天人合一造成这种季节和时辰规律简单地说,上述是“天人合一”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映。天气寒冷,气温下降,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并使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纤溶活性下降,血液处于高凝低溶状态,同时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黏度增加,易于形成动脉血栓。
在清晨,由于生物钟效应,随着太阳升起,大脑思维开始活跃,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血中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及皮质激素浓度升高,体内生理代谢增强,综合一系列变化,使心脑局部血管狭窄及缺血加重,并促使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损伤或破裂,造成动脉血栓形成,使血管堵塞。
面对心梗,一两预防胜过一斤治疗。老年人因生理机能下降,代偿能力减退,加上原有病变,使冷天及清晨的不利影响如雪上加霜,表现得更加明显。
心肌炎
- 心血管病人能吃鸡蛋吗
- 心血管病人吃什么水果好
- 常见心血管疾病有哪些
- 心血管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 年轻人心血管疾病有哪些症状
-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先天性心脏病能活多久 小孩先天性心脏病能活多久
- 心脏病人能活几年 心脏病人能活几年寿命
- 心脏病和冠心病的区别 心脏病和冠心病的区别在哪里
- 心脏病吃什么食物好 预防心脏病吃什么食物好
- 心脏病初期有哪些症状 早期心脏病的症状有哪些
- 心脏病人最多能活多少年呢 心脏病人最多能活多少年寿命
- 心脏病的注意事项和饮食禁忌 心脏病患者饮食该注意什么
- 心脏病突发多久会死 心脏病突发多长时间死亡
-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种类
- 心脏病会引起哪些部位疼痛 心脏病能引起哪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