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异常的病因

尿常规检查是诊断多种疾病的关键手段,通过对尿液成分的分析,我们能早期发现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那么,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尿常规异常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尿比重异常是一个重要指标。尿比重能够反映肾脏的浓缩功能,降低可能提示肾盂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肾功能衰竭。而增高则可能提示糖尿病、肾病综合症或高热等功能性疾病。

尿胆原也是关键指标之一。它是胆红素转化而来的,当血液里的胆红素升高时,患者可能出现黄疸。即使排出不受阻碍,尿胆原值也可能升高。阴性结果可能提示梗阻性黄疸,而阳性则可能提示肝病或溶血性黄疸。

尿白细胞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正常情况下,尿液里也有少量白细胞,但如果高倍视野下超过五个,说明尿液中有大量白细胞,可能患有肾盂肾炎、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相关疾病。

尿胆红素是由红细胞破坏后的代谢产物形成的。健康人的血液里结合胆红素含量低,滤过量少,所以尿常规检查通常不会检测出胆红素。但如果尿胆红素呈阳性,可能提示胆石症、胆道蛔虫、肝硬化等疾病。

尿蛋白也是尿常规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身体部分蛋白在肾脏过滤后,进入尿液中,也会在肾小管被吸收回血液中。如果尿蛋白呈阳性,说明肾脏可能发生病变。

进行尿常规检查时,患者需留取至少10毫升的尿液,最好是中段尿。对于尿路感染患者,需要多次检查才能确诊。被诊断出尿常规异常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休养状态。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身体保持最佳状态。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