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天时不致病

健康新闻 2023-06-04 07:28健康新闻www.xinxueguanw.cn

  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正常的六气不易于致病,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或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这种六气,便称为“六淫”。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发又称其为“六邪”,是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下列特点1.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2.六淫邪气即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又可两种以上侵犯人体而致病。3.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而且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4.六淫为病,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受邪,故又有 “外感六淫”之说,其所致的疾病,称为“外感病”。

  一、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四季皆有风,放风邪为病虽以春季为多,但不仅限于春季,其它季节也可以发生。

  (一)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为六淫的主要致病因素,寒、湿、燥、热等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2.风为阳邪,常伤及人体的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3.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变幻无常,发病迅速和动摇不定的特性。

  (二)外风与内风的区别内风多为肝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主要症状为头目眩晕、四肢抽搐、肢麻、动手、强直、乃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外风多为自然界风邪为患。外风主要症状为发热、恶风、汗出、头痛、鼻塞等,脉象浮缓。

 

${FDPageBreak}

  二、寒为冬季主气,其它季节亦可见到,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气温骤降,人体防寒保护不够,常易感受寒邪。

  (一)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邪伤人多见疼痛症状。3.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如寒邪侵袭肌表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寒客血脉,可见头痛身痛,脉紧;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二)外寒和内寒区别外寒指外感寒邪。其致病又有伤寒、中寒之别。寒伤于肌表,郁遏卫阳,称为“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于脏腑阳气,由为“中寒”。内寒则是机体阳气不足所产生。

 

${FDPageBreak}

  三、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所化。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之前。暑邪纯属外邪,故有“暑属外邪,并无内暑”之说。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故暑邪致病,出现高热、烦渴、汗出。脉洪等症。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可致多汗,口渴喜饮,尿赤短少或者心烦闷乱而不宁,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3.感受暑邪的,常兼感湿邪,故还可见四肢困倦,胸闷恶心,大便溏泻而不爽等症状。

  四、湿为长夏之主气,夏秋之交,天气炎热,又为雨季,湿气最盛,故多湿病。

  (一)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性重浊。2.湿为阴邪,容易损伤阳气。3.湿邪的性质粘腻停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湿邪致病,常缠绵难愈,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二是指湿病症状多粘腻不爽。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症状多见于下部。

  (二)外湿与内湿的区别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冒雨,居处潮湿等外界湿邪所致。内湿则是由于脾失健运,以致水湿停聚所致。二者相互影响,外湿发病,易于伤脾,脾失健运,则湿浊内生。而内湿由于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又易招致外湿。

 

${FDPageBreak}

  五、燥为秋季主气。秋季敛肃,气候干燥缺乏水分,人体易感燥邪而发病。

  (一)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燥邪干涩,易伤津液。2.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易伤肺。

  (二)外燥与内燥的区别外燥由于外感燥邪而发病,可见发热、头痛、少汗、口渴心烦、鼻干咽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咳而不爽。内燥则是津伤液耗的一种表现。由热盛津伤,或汗、吐、下后伤津过多或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内伤等原因引起。多见口咽干燥、皮肤干糙,毛发干枯不荣,肌肉消瘦,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

  六、火热为阳盛所生,故火热可以混称,但二者同中有异,火以病气而言,则常由内生,而热则多属于外淫,如风热、暑热、温热之类,无机体正气之说。这是二者的明显区别,但因火与热同性,亦常并称温热。

  (一)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l.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2.火热易耗气伤津,往往伴有津伤液耗症状。3.火热易生风动血。 4.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可腐肉败血而为疮病。5.火热与心相应,心主血脉而藏神,可见火邪扰心的神志不安,烦燥、谵妄发狂,甚或昏迷。

  (二)外火与内火的区别外火多由感受温热之邪或风寒暑湿燥五气化火所致,临床上有比较明显的外感病演变过程。内火则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或五志化火而致,是通过各脏腑的病理变化反映出来的,无明显外感病史。但外火与内火相互影响,内生之火可招致外火;而外火亦可引起内火。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