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是什么

健康新闻 2023-06-04 07:28健康新闻www.xinxueguanw.cn

  中医学是怎样认识血管的?

  在祖国医学中,经络和血管往往统称为“脉”,其循行路线和生理功能亦有相似的地方,有人认为经络就是血管。如“经脉者”,所以行血气,“夫脉者”,血之府也,就明确指出经脉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心主身之血脉”、“诸血者”,皆属于心,指出了心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指的就是大的动静脉(经脉),经过反复分支(络脉),移行为毛细血管(孙络);而“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则是对人体的循环系统的高度概括。

  严格地说经络不同于血管

  经络是中医上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正常生理情况下,经络有运行气血,感应传导的作 用,而在发生病变情况下,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络属脏腑,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而在临床上,就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病的诊断依据。在治疗上,无论是针灸、推拿或药物治疗,都是通过调整经络气血的功能活动,进而调节脏腑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有的认为“经络是《血管及其功能》”、有的认为“经络是《血管和神经及其功能》”、有的认为“经络是《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

  笔者属于用《古中医经络学与现代解剖学结合》对经络学进行研究的行列,于2006年元月交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陈氏点穴与解穴疗法》,其中把“经络实质是固有结缔组织、经气卫气实质是组织液”的事实及笔者新阐发的一些经络生理病理向人们进行了描述;焦点地指出了“经脉、络脉都是由经络与脉两实体组织合在一起的词组,经筋、经别也同样都是由经络分别与筋、别两实体组织合在一起的词组”,而皮肤减去其中的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后是经络实体组织的集中表现(既十二皮部)。概括地讲经络实体,是器官相互之间为器官起相互连结作用、中介和保护作用的固有结缔组织(神经和血管都属“器官”范畴);卫气、经气的实质,是固有结缔组织内容中的组织液。

 

${FDPageBreak}

  “不可把血管、神经划入经络实体组织”的理由

  众所周知中医的人体生命学是由《阴阳五行》、《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等三大主体组成。其中“五行类比了脏腑”是已公认不争了的事情,但“阴阳(《阴阳鱼图》)类比了什么”就是众家各执一词、能说出千百个样子的事了。

  1、无法区分和平衡阴阳

  《脏腑学说》无疑是“身处人体内部的脏腑学问”系统,而“身处人体内部”无疑是确定了其《阴性系统》性质!,被现代医学称为运动系、神经系、感觉器之总和的组织们,因具有“身处《阴性》系统之外、为之合成胸腹腔”的解剖学特征,也无疑就确定了其《阳性系统》性质。这样一来,《经络学说》“经络沟通人体内外表里、统一联系”中的《内》系统和《外》系统,不就成了人们眼前可见可摸的解剖学知识了吗?那么,经络既然沟通人体内外表里、统一联系着人体的《内》系统和《外》系统,不就确立了经络“既不是《阴性》的内系统、也不是《阳性》的外系统,而只能是《中性》的独立系统”了吗?

  这时如果把血管、神经划入经络实体,则因切断了“人体《内》系统和《外》系统”双方的功能载体,一方面导致人们无法认识“人体《内》系统和《外》系统”双方功能如何交融协作;另一方面导致人们无法认识“经络如何进行平衡阴阳”的机理。难道“血管”不是以心脏为中心与心脏连接为一体的组织吗?既然是,我们有什么理由把它从心脏割下来划归入经络呢?

  如果“血管处在经络包裹中”的客观,能做支持《把血管、神经划入经络实体》的理由的话,那“人体内任一器官皆处在经络包裹中”的客观,岂不是把人体都能划入经络实体------造成人体分不出内外(或阴阳)二系统了吗?

  同样的道理,神经是以脑髓为中心与脑髓连接在一起的组织!我们不能将它从脑髓割下来划归入经络。

  2、从组织细胞的不同性上考察,结果与客观不符

  《组织学与胚胎学》30页“固有结缔组织分有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等四类。一般结缔组织指固有结缔组织。细胞散在分布,无极性。一般都有血管。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状组织,分布广,常见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及细胞之间。”事实上地指出了经络组织细胞具有《无极性》的特征!换言之,也指出了平滑肌(血管组织)、神经元(神经组织)二组织细胞具有《有极性》的特征。而组织的《有、无极性》,无疑是区分组织应归属非经络还是经络的极有力标准!

  3、与临床作法相矛盾

  单就针推的临床来讲,不论对人体任一穴位作功时,都应是避开血管和神经的!而人体绝大部分穴位中都有较大血管或神经通过。如果把血管和神经划入经络组织,则必然使“避开血管和神经”的临床要求失去理论基础支持。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