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全国爱眼日” 致盲性沙眼如何预防?

健康新闻 2023-06-03 17:49健康新闻www.xinxueguanw.cn

6月6日是第18个全国“爱眼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发布通知称,2013年“爱眼日”的活动主题为“汇聚中国梦,2016年前消灭致盲性沙眼”。沙眼这个名词也许人们并不陌生,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6亿人口患沙眼。我国最新的眼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致盲的眼病原因依次为白内障、角膜病、沙眼、青光眼、视网膜脉络膜眼病、先天/遗传性眼病。如何可以预防沙眼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谁是沙眼的真凶?

很多人认为沙眼是因为风沙引起的,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沙眼是一种慢性结膜角膜炎,其根本的致病原因跟风沙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那么,沙眼是什么引起的?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患沙眼后,患者的睑结膜表面,尤其是上睑结膜,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砂粒,故名沙眼,中医称为粟疮。

沙眼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传染性同“红眼病”一样,是通过接触传播,一般是通过手的接触和水的传播。随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卫生状况的显著改善,已经能够对它进行有效的预防。但儿童和青少年常常由于不注意卫生或缺乏保健意识,如用脏手揉眼、同患病的小朋友或同学密切接触,共用毛巾、脸盆等等,仍易患病。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则可因眼部不适,痒感或干燥感而经常眨眼、搓眼,造成眼分泌物增多、睑结膜乳头形成、滤泡增生等急性发病过程,而后是慢性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

沙眼虽然急性期愈合后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也不会影响视力,但若反复感染,便有可能出现危害视力的后遗症和并发症,如睑内翻、倒睫、实质性结膜干燥症、角膜混浊、上睑下垂、慢性泪囊炎等。前三种后遗症,若严重发展均可造成失明,而后三者也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

沙眼有什么症状表现?

沙眼起病慢,病程很长,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沙眼多侵犯双眼。初期病人可能没有什么异常感觉,有时有轻微的发痒及异物感,早晨起来眼睛有少量黏性分泌物,也可有轻微的怕光、流泪等症状。伴有继发感染时症状加重。到了晚期,可发生并发症,如内翻倒睫。倒睫不但给病人造成刺激、流泪、磨擦、疼痛等症状,还会刺激角膜,使角膜发生炎症、溃疡及血管翳的形成,甚至可以造成失明。

沙眼的传播途径

沙眼病原微生物很容易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由一个人传播 给另一个人。患沙眼者常有眼红和粘性分泌物,并且有时流鼻涕,分泌物中含有沙眼病原微生物,它很容易传播至手指、衣物、毛巾、洗脸用具和其他所接触的物品上,当人们紧密接触时,沙眼病原微生物很容易通过手指、衣物、物品的交互接触而传播;当苍蝇飞到眼睛上寻找水或食物时则把含有眼分泌物(含有沙眼病原微生物)从一个人携带至其他人。以上情况均可造成重复感染,从而增加沙眼炎症的严重程度。可见,沙眼的传播与患者的卫生习惯、生活条件、居住环境、营养状况、医疗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沙眼如何防治?

沙眼发病率高,为了从根本上控制沙眼的传播,必须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把本病的危害性、传染途径、诊断与治疗方法,向群众宣传,进行群众性的普遍防治。对传染性沙眼的多发区尤应预防教育,防止蔓延。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搞好个人及家庭卫生,避免接触传染,对服务性场所旅馆、浴室、理发、美发等的面巾、浴巾用后应严格消毒。在部队、工厂、学校、托儿所等集体生活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注意用水清洁,保障水源供应,防止沙眼传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经常洗手,不用别人的手巾,不用手揉眼,常剪指甲,家庭中洗脸水及毛巾等也不宜合用。

一旦发现沙眼应及时治疗。治疗方法可选局部用药,常用眼药水有0.05%~0.1%利福平、10%~30%磺胺醋酰钠、0.1%酞丁胺等,每日3~4次,晚上用眼膏1次,如0.5%四环素眼膏、0.5%金霉素眼膏等。全身用药因用药时间长和药量过大,易发生副作用,故很少使用。有时也可采用手术疗法。重度沙眼滤泡较多者,可用海螵蛸棒磨擦法及压榨法治疗,操作时应注意消毒,磨擦手法不可过重,切不可损伤角膜,病变严重而广泛时,可分期分阶段进行磨擦。此法只起辅助作用,仍要配合药物治疗。严重的沙眼并发症,如沙眼性上睑下垂、睑内翻倒睫、睑球粘连等,可以采取手术矫正。角膜血管翳严重者可考虑施行角膜缘血管电烙术。中医治疗本病,当内外兼施,轻症可以局部点药为主,重症则除点眼药外,宜配合内治,以疏风清热,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