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的发病原因

麦粒肿:成因、预防与治疗的深度解析

麦粒肿,一个听起来或许有些陌生的眼部疾病,却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何为麦粒肿?它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又该如何预防与治疗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一眼部问题。

麦粒肿,医学上的专业术语为急性睑腺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主要是葡萄球菌)引发的眼部炎症。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麦粒肿可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种。

外麦粒肿,俗称“偷针眼”,是睫毛毛囊的皮脂腺受到感染。感染初期,患者会感到瘙痒并逐渐加重,伴随眼睑水肿、充血、疼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在眼睑边缘触及硬结,外眦疼痛尤为明显。几天后,硬结软化,出现黄色脓头。一旦脓头穿破皮肤,脓液排出后,红肿便会迅速消退,疼痛也随之减轻。

内麦粒肿则是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于睑板腺被牢固的面板组织包围,病变位置较深,因此眼睑红肿并不明显。当化脓后,充血的结膜表面可能出现灰黄色脓头。这些脓头可能突破眼睑板和结膜的屏障,流入结膜囊,部分可通过眼睑腺开口排出,部分则可能自行穿透皮肤。脓液排出后,红肿便会消退。

对于麦粒肿的治疗,早期可采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结合局部湿热敷以促进炎症消散。超短波治疗也有显著疗效。当脓肿形成后,若未自行破溃或脓液排出不畅,可在抗生素基础上进行切开排脓。对于内外睑腺炎患者,切忌过早挤压脓液,以免炎症扩散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对于顽固的复发病例,除考虑自身疫苗注射外,还需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

还有一种名为猎粒肿的疾病,又称睑板腺囊肿。这是由睑板腺出口堵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慢性炎症性肉芽肿。猎粒肿主要发生在上眼睑,也可上下眼睑并发。对于小儿患者,囊肿有可能自行吸收;而对于成人患者,则难以自行吸收。长期无变化的结节可偶尔自行破溃,排出胶体内容物。对于无症状的小囊肿无需治疗,可让其自行吸收消散;而对于大有症状或存在肉芽的囊肿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老年患者的复发情况需注意与眼睑腺癌的鉴别,手术过程中应进行活检以排除眼睑腺癌的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预防麦粒肿的发生。虽然麦粒肿并非大病,但若不注意预防,小病也可能演变成大病。希望以上专家介绍的知识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关注眼部健康,预防麦粒肿的发生。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